时间:2022-09-08 19:17:24 | 浏览:74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密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以“一天当作三天用”的干劲,抢抓发展机遇,优化营商环境,经济呈现高质量较快发展势头。
70年来,儋州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新中国成立的70年来,儋州百万人民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砥砺前行,团结奋斗,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作为新兴的地级市,儋州立足成为“辐射西部、服务全省”的海南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全力推动各重点工作,全市经济发展总量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一是经济总量跨越增长。1988年地区生产总值8.44亿元,2018年323亿元,增长约20倍;200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9元,2018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28元,增长约3倍;198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6元,2018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5元,增长约23倍。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固定资产投资(1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2%)三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二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198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60.9:11.7:27.4,2018年优化为38.3:13.1:48.6。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传统农业向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迈进,跻身“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榜单。
7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近十年来,儋州财政支出的75%以上都用于民生事业,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近年来,儋州通过建设一批重大公共文化体育惠民工程,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有效载体,极大地提升了儋州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诗词之乡”“中国楹联之乡”和“中国书法之乡”,儋州调声节、东坡文化节、国际马拉松赛等“三节两赛”形成品牌,海花岛旅游文化综合体呼之欲出。医疗事业不断发展,2018年,儋州人民医院晋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海南西部中心医院与上海九院合作,成立西部首个院士工作站——张志愿院士工作站,建设4个省级诊疗中心。教育水平持续提高,2019年,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认定,投资24亿元的海南电影学院动工建设。
二是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减贫人口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0.09%下降到0.85%,3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剩余1683户5456人年底将全部脱贫,彻底告别千百年来儋州人民的贫困历史。特别是2016年以来,儋州采取多项强有力措施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构建市指挥部、镇攻坚大队、村攻坚中队、组攻坚小队“四级作战指挥体系”;抽调市镇1260名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脱产扶贫,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规范性、操作性“儋州标准”;并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切实落实 “三保障”和“两项制度”衔接措施,大力推进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措施。在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就业扶贫、资金管理等行业部门考核在全省排名第一,儋州总体成绩首次进行全省先进行列。
70年来,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间,全市总人口从建国初期的15万增加到105万,那大城区和滨海新区建成区面积达48.26平方公里,比10年前翻了近一倍。人口的兴旺发达,激发了城市发展的巨大活力。
一是城市颜值不断刷新。作为海南唯一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城乡融合加快发展,“山海呼应,两翼双城”格局初步形成。2018年,以“一创两建”为总抓手,推进西部教育、医疗、文体、消费、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城市活力迸发,策划推出一大批重点项目,投资24亿元的海南电影学院动工建设,投资超过10亿元的儋州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动工建设,投资11亿多元的儋州首个城市更新——番园旧城区改造项目动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儋州中心汽车城项目动工建设……西部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二是生态环境绿水青山。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率先成立海南首支生态警察支队,保护儋州绿水青山,空气优良率保持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4.8%,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儋州湾入选全国“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
当前,儋州进一步优化营商大环境,抢抓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历史机遇,加快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为美好新海南建设扛起儋州担当。(记者韦雪梅 编辑符丽曼)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月24日消息(记者 党朝峰 周静泊)儋州机场或将选址临高,高铁、西线高速公路都远离主城区,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儋州,交通问题一直让网友感到“迷惑”。“十四五”期间,儋州如何完善交通布局,成为真正的西部中心城市
海南日报那大1月9日电(记者林书喜 特约记者李珂) 1月8日上午,儋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海南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儋州市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将紧紧抓住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重大历史机遇,持续推动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切实
今年,儋州围绕在“全省一盘棋”中功能定位,按照省委七届九次全会“支持儋州建设西部中心城市,加快儋州—洋浦‘环新英湾’港产城一体化发展”部署要求,聚焦教育、医疗、文体、消费、服务“五大中心”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齐头并进,促
报纸版面手绘/陈海冰市县名片:儋州儋州正加快推动儋洋经济圈发展,创建海南自贸港“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示范区;并紧扣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压力测试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临港经济引领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以统筹区域协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1日消息(记者 王燕珍 实习生 姚诗佳)采摘、打包……9月1日上午, 在儋州市光村镇新盈农场种植户郑加才的香蕉园里,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干活,香蕉园主人郑加才也正在现场一边帮忙一边叮嘱工人注意打包。当天,
▲3月1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按照法定程序,会议依法听取审议有关议案和任职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3月1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按照法定程序,会议依
从老一辈建设者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担当国家使命,推进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儋州再创业 争创新辉煌■ 海南日报记者 刘袭特约记者 李珂同时从1958年起步创业,老一辈革命建设者担当国家使命,赶超世界先进,争创全国一流,耗费10年、数十年心血,先后在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人民网海口4月28日电 (宋彤桐)“我们正在努力地实现‘儋州因洋浦而更加开放,洋浦因儋州而更有深度’。”4月28日,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邹广在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党代表通道”上说道
海南日报那大1月10日电(记者林书喜 特约记者李珂)儋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月10日选举马飞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大辉(黎族)、王安仍、侯启江(黎族)、王建斌(女)、张国盛、王玮(女)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邹广为市长,李爱
见证儋州30年巨变“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视察时的嘱咐。近年来,儋州市牢记总书记嘱咐,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工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十三五”期间,儋州市加快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城市面貌变化很大。图为儋州市那大镇主城区新面貌。黎有科 摄4月16日,在儋州市第一个安居型商品房项目——安越·风华安居工程项目工地,笔者看到项目基础工程正在加快施工,挖掘机繁忙运转、自卸车穿梭
海之南实验学校项目效果图。特约记者李珂供图■ 海南日报记者 刘袭 特约记者 李珂5月1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2021年度第三批集中开工儋州分会场活动在那大镇举行,当天儋州市集中开工建设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22亿元,其中2021年计
“菜篮子”“壮劳力”“助攻手”,这是海南儋州对自身发展定位的形象比喻。儋州地处海南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是国家确定的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儋州升格地级市的第一个五
儋州市定位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图为正在建设的儋州城北新区。 王子谦 摄儋州市定位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图为正在建设的儋州城北新区。 王子谦 摄中新网儋州8月21日电(记者 王子谦)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儋州市21日召开发布会,介绍集中出台的促进社会
▲俯瞰儋州市区东城区。记者陈元才 摄“新中国成立70年来,儋州变化称得上翻天覆地,现在的儋州城区高楼林立,乡村道路纵横,到处生机勃勃,在几十年前,没有人能想到儋州能有今天的繁荣。”今年71岁的谢有造见证了儋州的发展变化,他感叹是党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