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0 21:53:12 | 浏览:701
驶过海南文昌等椰林大道,便是位于龙楼镇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这是中国首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
7月24日下午2时许,火箭即将升空。这座航天小城涌入大量来看火箭的人。
一位摄影师说,每次拍摄,都会有台机器被随机烧毁,“烧机器,保素材”,这种惊奇的体验,他没让家人知道。
还有人追了十六次火箭,终于在同行人中追到爱情。
承担发射任务以来,这里的飞天客栈、航天城大酒店纷纷设立。但当地床位和观测位“一位难求”。
一位民宿老板注意到,现在来看火箭的年轻人大多是00后,他们对火箭充满纯粹的憧憬。
文昌市龙楼镇,民房楼顶绘着航天图案,远处是发射基地。图/九派新闻记者 徐鸣
【1】每拍一次,就会随机烧毁一台机器
想要呈现最好的画面,就要离得近。最近时,林华与火箭只相隔570米。
这属于极限安全距离,他会穿着用防爆服改制而成的防护服。他解释,因为火箭发射时有热浪,加上海南空气湿度高,水分会导致光线折射,站得远了拍不到箭身。
暂缓出国留学计划后,19岁的林华投入到拍摄火箭。7月18日,他刚拍完问天实验舱的转运视频。火箭升空时,他计划布置十几个机位,要用到六十多台机器。
在哔哩哔哩,他今年五月拍摄的《天舟四号,现役最大货运飞船发射纪实》登上了热门榜第一,与多个国内权威媒体联合投稿。
他的片子都是8k画质,弹幕不少人玩笑说,这是“泄密级画质”。而林华只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两三百年后,人们看到的历史影像,不再是模糊成马赛克的样子。
为了保证画面质量,一个机位他可能会放三台机器。
有时,用来拍摄人脸的超广角镜头会使用自动机位。每拍一次,就会随机烧毁一台机器,素材则用录制机实时传导出来。
“烧机器,保素材”,这种惊奇的体验,他没让家人知道。
他总是告诉家人,“我拍摄的这个位置挺不错的,我拉了一个一条2公里的网线”。其实,家里人不懂,网线拉不了2公里。
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小孩用儿童手表拍摄火箭后回收的残骸。图/九派新闻记者 徐鸣
【2】在网上展示作品,在线下交朋友
林华团队的影像记录,弥补了部分航天迷无法到场的遗憾。
有位航天迷叫秦亮,10岁时,他随父母看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发射。那时,种子便在他心里埋下了——“长大想当宇航员”。对儿时的他来说,这件事很重要。看完火箭发射回家,他便搜了很多资料,从“东方红”到现代航天一步步发展,他感慨,“老一辈航天人真的很艰苦。”
还有一位航天迷叫小林,是初二学生。大概在五岁那年,他无意中浏览到火箭发射的影像资料,之后,“和爸妈到文昌看火箭”就是他的心愿。只是7月这次,他仍无法成行。九派新闻与他联系时,他一直询问着文昌的天气。最后,他试探着请求,拍张图给他。
一天中,贺峰和王铭要从文昌往返海口数十趟,接送其他爱好者与设备。这些爱好者大多是00后,在b站上展示作品,在线下交朋友。
贺峰和王铭分别是副导演与统筹,7月12号便在海南文昌集合。王铭从天津赶来,而贺峰在南京读大一。
王铭说,不少人在这里收获了友情,也收获了爱情。转运拍完当天,他们在淇水湾沙滩上,见证了一场表白。
男生来自武汉理工大学,和女生一起追过十几次火箭,逐渐产生情愫。在沙滩上的那场表白,男生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追了十几次火箭,终于追到了你。
明年,王铭将出国学习电影专业,其他人也将陆续深造。以“火箭”为原点的相聚,是他们会笃定会赴的约。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唐雨桐在一篇论文中写道,基于航天爱好者男性居多,年龄分布在21岁到33岁,所在行业与人生历程大有不同。火箭关联着宇宙,承载了他们的渴望。
发射中心附近的酒店,小孩正穿着客房里准备的航天服,拍照留念。图/九派新闻记者 徐鸣
【3】民宿观礼位需要1500元
这些年,王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镇上村民越来越有钱了。
从基地建设以来,“航天”元素就无处不体现在龙楼镇,航天小学、飞天客栈、航天城大酒店,公交路牌,花坛边的摆饰……
凌晨的龙楼镇,激光灯照射在地上,呈现火箭发射的样子。图/九派新闻记者 徐鸣
贺峰曾订过发射前一晚4000一晚的酒店,十几个人挤一间房,“只能睡地上,像堆尸体一样” 。
房东告诉九派新闻,手里50多套公寓,2套别墅,全在发射当天住得满满当当。现在,爱好者们已经学会提前两个月订房。
为了迎合拍摄需求,民宿楼顶也被纳入经营。最初200元钱就能占个坑,现在却需要1500元。
在本地村民朱典看来,收入增长是可以看到的。
2012年,村里分地基,第二年他盖了平房。他收拾出来的七间房一直能收租。对那些看完火箭发射,在镇上找不到住处的人,他收100元一晚的房费。对在基地里做工的人,租住半年的价格是3000元。
朱典的平房。图/九派新闻记者 徐鸣
陈云从2020年开始在文昌龙楼镇经营着民宿,共九层楼,可住百人左右。楼顶是精心布置过的火箭“观礼区”。
早在发射前几天,他的民宿就已住满,观礼位也是只留给订房的住客,不对外出售,以免人多拥挤有安全隐患。
他和妻子在河南打工了近20年,心烦了就到海南玩几天,散散心。
2019年,他和朋友相约到文昌看了一次火箭,便决定在龙楼这个海边小镇定居。他说,更深的原因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河南人太多,“一千万考生,得考多少名?”
陈云的民宿顶楼,设置了约百个观礼位。图/九派新闻记者 徐鸣
陈云在自己的民宿楼顶看过太多客人观看发射的瞬间。他观察到,前几年来的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的人,看到火箭发射,会泪流满面,激动地哭。
“他们都是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看着火箭发射,可能是想着,吃不饱的日子过去了,现在日子终于过好了。”他注意到,现在来看火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大多数是00后,对火箭是纯粹的爱好与憧憬。
这天,贺峰穿着星球元素的T恤衫,与朋友们约定,“长征九号,我们一定会在。”
他们聊着飞机的历史——从1903年第一架飞机被发明,到今天被完全普及,也不过百来年。
他们还不约而同提到小学五年级时看的一场直播画面——2013年,王亚平在天空舱“喝水球润嗓子”。
那次,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舱穿着宇航服,演示如何在太空喝水。她挤出一个小水滴,然后张开嘴,将飘浮在空中的水滴收进嘴里。
“如果未来可以去太空,我想体验失重感,也想尝试这样喝水。”贺峰表情腼腆着说。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九派新闻记者 徐鸣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驶过海南文昌等椰林大道,便是位于龙楼镇的文昌航天发射场。这是中国首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一位摄影师说,每次拍摄,都会有台机器被随机烧毁,“烧机器,保素材”,这种惊奇的体验
第一次拍摄火箭时,他背了5台相机,想要从各个方位记录下发射的瞬间。现场观看火箭发射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在谢集潇的记忆里,它的声音低沉,像鞭炮声,不是“噼里啪啦”炸开的响亮,而是类似于“砰啪啪啪”的闷声。
原标题:文昌调整省内各市县来(返)文昌人员查验工作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5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9月5日,文昌市发布通告进一步调整省内各市县来(返)文昌人员查验工作。7日内有三亚、乐东、儋州3个市县旅居史人员暂不进入文昌。其他
海南最出名的当属“文昌鸡”了,而“文昌鸡”当然是文昌吃得最正宗了。来海南自然都会品尝过文昌鸡,据说这是有1600年历史的“古鸡”吃。你知道海南哪里的文昌鸡最正宗。除了文昌鸡,文昌还有一样东西也不错,就是“抱罗粉”了。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7月8日消息(记者 韩星)全国文明城市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荣誉,是一个城市最闪亮的名片。记者从8日举行的“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八场)——海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场获。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4月25日消息(吴岳文)文昌国际航天城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先导性项目和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4月24日,文昌市市长发出倡议,希望更多的科技创新团队等参与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2月2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记者2月2日从文昌市“两会”上获悉,文昌“十四五”期间将确保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经济增长速度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入高收入地区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2月2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2月2日,文昌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2021年,文昌将全力推进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建设,推动火箭总装总测、火箭卫星研发制造、空间科学探测装备等航天装
日前,经文昌市委批准,文昌市纪委监委对文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文昌市中医院原院长梁振平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药品采购。经查,梁振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服务对象礼金、公车私用、违规报销差旅费。
文昌历史悠久,从公元前110年,即汉武帝元封元年,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文昌市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在明朝就出了与丘浚,海瑞齐名,并称“一鼎三足”的良吏邢宥。石头公园位置:海南省文昌市直辖
这里是航天之乡、华侨之乡、椰子之乡、文化之乡、国母之乡,然而文昌作为海南地杰人灵、风景秀丽、经济发达的地方,却备受内地候鸟族最为争议,甚至有极端的朋友对文昌更是嗤之以鼻。大家好我是小李,一位从事海南房地产。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导语老话说:“二月初三拜文昌,必能考个状元郎”,你知道文昌帝君吗。据说,文昌乃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如果下凡人间,定会出才子佳人,文才出众,我是畅谈民俗点滴,我们看看文昌帝君的传统。今天是二月初三,在民间,是文昌帝君诞辰之日。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导语】二月初三,喜逢文昌帝君圣诞,主管文才学业,逢考则过,金榜题名。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讨个好彩头,力拔头筹,金榜题名!刚刚进入农历二月,传统习俗多多。昨天,是二月初一,太阳神诞,希望上天保佑,风和日丽,风调雨顺。
俗话说“身居文昌位,考得状元郎”,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然而,并非每个学子都能如愿以偿,人们认为,一个学子除了具备先天的资质
#国学新知识#【导语】过完正月,就进入农历二月,大家可能感觉年过完了,传统习俗少了。其实,二月份传统节日仍然不少。农历二月初一,也称“中和节”,是太阳神的诞辰,俗称“太阳生日”。